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时评:机器人来与不来 职工都该主动应变

时间:2016-06-28 来源:劳动报 阅读:6934

机器人正在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不断取代人的工作,全世界都有一种重大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的感觉。有观察家因此预言,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那么,进入机器人时代以后,机器人会抢人的饭碗、带来人的失业吗?我们将如何应对?

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一书中有句近乎刻薄的言论:“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的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常规和可预见的。”毋庸置疑,在“常规和可预见”的领域内,人类劳动力和机器人的竞争是“以卵击石”,前者被取代不可避免。彼得·德鲁克曾大胆地宣布,“劳动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消失的前景正在出现”。

类似的论调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既非空前也非绝后。两百多年前,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拉开大幕之初,面对机器的强劲挑战,产业工人首先选择抡起大锤砸毁机器以自保。今天,作为传统机器的升级版本,机器人取代人的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的势头似乎比以往更为迅猛。砸毁机器于事无补,抵制机器人同样无济于事,以变应变才是出路。

首先,产业工人自身需要主动应“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过:“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这导致人会创新求变,从而指向多样性。机器人只能取代专业、单一化的劳动力,而不是具有多样性的劳动者。”识时务者为俊杰,广大产业工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拥有相对于“会思考的机器”、“接电源的物种”更多的比较优势,才能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政府要从宏观政策层面顺势而“变”。一方面,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速度赶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另一方面,劳动者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赶不上科技日新月异的速度。经济新常态下,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势必更为紧缺,政府必须找到既不牺牲生产效率和增长质量,又能促进就业、增进劳动者福祉的对策,在产业布局、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层面及时作出调整和合理安排。

第三,工会组织要聚焦主业主责因需求“变”。提高职工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是新形势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过硬劳动技能武装职工,让产业工人成为支配和驾驭机器人的主人,从而共享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发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从中世纪的工匠到上世纪的装配线工人,从辅助性的机器到智能化的机器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给人类既创造机会也带来挑战,像“机器人取代产业工人”这类担忧和疑虑,未来还会持续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句话,机器人来与不来,职工都应主动应变,政府、企业和工会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

机器人 智能 工作领域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4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