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全球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盘点:油管理发机器人走红、埃夫特科创板上市…

时间:2020-07-24 来源:机器人在线 阅读:12578

一周精选

油管理发机器人走红,人在头在!

近日,油管知名油管频道Stuff Made Here放出了一段视频,主播Shane上场进行了体验亲手制造的“理发机器人”,也因此在网络走红。这位机器Tony可以在 Shane四周360度旋转,智能检测机械臂与人头之间的距离,用“吸尘器”将一小撮头发吸住,然后精准“出剪刀”剪发。特别人性化的是,机器Tony还会像一个真人Tony一样,与顾客聊天。可以说是用户体验极佳。(点击查看更多



国内动态

萧山机器人小镇上海推介会举行

7月17日下午,期盼已久的萧山机器人小镇(上海)推介会在上海雅居乐万豪酒店隆重召开,活动以“智·造精彩  创·享未来”为主题,面向上海机器人企业,旨在充分展示萧山机器人小镇各项独特优势,让企业了解萧山、看好萧山、选择萧山。活动得到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5G巡逻机器人”将上岗

针对深圳华强北“人流高度密集、物流高度发达、产业高度集中”等特点,华强北派出所通过“科技强警”探索5G警务应用,优化警力配置,以基层基础为重点,推进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辖区治安水平。据统计,截至7月15日,华强北派出所今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5%,盗抢销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2%。


黑龙江省首家机器人知识产权联盟成立

日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发起成立了启赋机器人知识产权联盟,这是我省首个在省级知识产权管理单位备案的产业知识产权合作组织。该联盟集纳了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服务机构或金融机构3大类成员,其中企业成员33个,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成员5个,服务机构或金融机构成员3个。此举旨在基于模式功能设计和体系建设积累,更好地服务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安全、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疫情常态下机器人产业将持续“升温”

“疫情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7月16日上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谭维佳在“2020年度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上如是说。她称,疫情以来,深圳多家机器人企业迅速作出反应,根据抗疫情况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把原本的机器人应用在战疫前线,开发了机器人的全新应用场景,让大家看到了机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助力医生高水准完成手术 所有核心部件均国产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李慧武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携手相关高科技企业,历时三年,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李慧武及其团队利用这台名为“鸿鹄”的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位左侧膝关节疼痛多年的69岁女性患者完成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据了解,“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又名“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该机器人所有核心部件均实现国产化,填补了中国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点击查看更多



山一大一附院直播机器人做胃癌手术

刚刚过去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一大一附院)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一大一附,胃肠丝路”之胃肠手术直播周活动之一,省内九大中心共演示腔镜胃肠外科手术20台,更上演机器人做手术的高科技,全程网络直播,吸引了10.5万人在线观看。其中机器人袖状胃切除术、机器人胃癌根治术、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吲哚菁绿标记下全腔镜胃癌根治术以及其他腹腔镜手术为观众展现了一台台精雕细琢的高精尖操作演示,同时对胃肠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及手术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老人患帕金森病10年 机器人“操刀”给她大脑里安“起搏器”

65岁的王红(化名)患上了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已经10年,连系扣子、穿衣服等简单动作都不能自己完成。近日,机器人通过手术给她的大脑里装了个“脑起搏器”后,王红终于能够重新活动锻炼身体。据医生介绍,有了机器人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


杭州术创面向全球打造“中国式”新型智能手术机器人

“我曾遇到一位心脏病患者,她需要通过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但即使我答应了免费帮她进行手术,她也仍因难以负担其他费用选择了放弃……”杭州术创机器人创始人Sudhir博士表示,正是这样一经历,让他下定决心研发一款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手术机器人。Sudhir博士放弃了在美国机器人心脏外科大夫和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身份,带着所有积蓄来到中国对手术机器人进行研发。Sudhir博士告诉,他想要帮助更多的人,而中国不仅正需要这样一项技术,资本方也给予了他在资金上的支持。目前,术创手术机器人Cadaver已开发至三代系统,并在印度进行相关试验。该款手术机器人定价60万美元,约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价格的三分之一。


驻马店这家医院:门诊上线智能导诊机器人

近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门诊来了一位 “新成员”,她能带路,还能答疑、导诊。机器人小惠是智能导诊机器人,它一亮相,萌萌的表情和十足的科技感就让前来就医的市民眼前一亮。除了简单的交流外,还能在导诊服务过程中与就诊患者进行实时的语音互动,面对患者的一个个问题,热情地介绍医院就诊情况,主动热情地为大家办理指引、导航、导诊、查询业务。同时,小惠还能按患者要求,引领患者到门诊部一楼其所要办理的窗口。


5G晨检机器人守护儿童健康

近日,苏州移动与陆慕中心幼儿园达成合作,以5G网络加持园内晨检机器人,关注儿童健康。在陆慕幼儿园,晨检是每日的“必修课”,一个小小的机器人面前,小朋友们正排队进行晨检。据了解,这是苏州移动以5G结合云计算、AI技术,为陆慕中心幼儿园提供的晨检机器人解决方案。机器人配备超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拍摄孩子们的高清体征图片,经由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儿童体征鉴别,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识别接近、多路相机拍摄、多路算法识别、结果呈现一系列工作,实现学校及家长实时获取晨检结果。


 “中国智造”送餐机器人进军全球20国家500座城市

日送餐高达600盘,惠及5000家餐厅门店,涉及1500+餐饮品牌,在过去的两年多里,迅速崛起的中国餐饮机器人擎朗智能步伐越迈越宽。创始人李通介绍,国际化是擎朗智能拓展业务的一大方向。2019年,擎朗送餐机器人营收接近亿元,相较前一年增长了5倍。截止至2020年6月底,擎朗送餐机器人的星光已经点亮了国内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500个城市,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机器人行业成新风口 碧桂园瞄准全国专业人才

碧桂园旗下涉及机器人板块的子公司分别有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以及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对于千玺机器人,集团投入巨资建立机器人研究院,承担餐饮机器人的专利申请和应用研发。进一步整合业内高端专业人才,核心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达87%。博智林的研究院目前已经招募了34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与海内外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湖大学、 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相继成立研究院。


多可智能应用控制器,乘风破浪,C位出道!

如何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一步加速机器人产品的智能化和平台化,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促进产品迭代周期就成为业界产品研发的重要课题。多可智能应用控制器Duco mind应运而生,作为软硬件集成化智能设备,它的诞生为多可协作机器人的不同应用场景赋予了更多价值,为终端使用场景降本增效。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到机器人中意味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Duco mind能够融合机器人力觉、视觉等传感器,轻而易举实现柔性装配、恒力操作等。


陕钢龙钢首台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线运行

近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首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能源检计量中心电气高压室试点运行。智能机器人搭载高清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拾音设备等智能化检测装置以及智能分析算法软件,可完成全天候数据快速采集、实时信息传输、智能分析预警、快速决策反馈的管控闭环,实现电力设备状态的自动检测和智能分析,不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保障了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提高了电网和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时效性,助力公司智慧工厂建设阔步向前。


韩端机器人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

日前,韩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建设深圳产学研基地,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互访、沟通、探讨、提案,现已走完合作项目全部评估、论证、审批、用章等流程,正式成功签署了基地联合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目前正在推动产学研联合共建基地在深圳的具体落户事宜,各方相信这必将助益深圳在全省乃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青少年STEAM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彰显STEAM教育实践模式改革创新能力。


苏州阳澄湖半岛八大产业园创投资源对接会举行

近日,苏州阳澄湖半岛八大产业园创投资源对接会(工业机器人专场)在苏州裕大盛博科技园举办。对接会上,高仙清洁机器人、HR智能云计算平台、千机智能技术等工业机器人项目进行路演。活动特邀投融资机构及创业导师作为评委嘉宾,对每个项目进行现场点评。 “这次路演的不少企业都让我印象深刻。”评委嘉宾苏州元禾原点合伙人杜民说,苏州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比较齐全,既有研发生产企业,也有核心零部件企业。希望苏州能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升到高精度、高可靠性这个层面,能够走进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客户群体。


2020年度天津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之工业机器人上下游对接会启动举办

按照《天津市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天津市科技局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围绕人工智能“七链”,近日在天津新松举办市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研讨会,以创新中心和创新联盟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内部有效衔接,上下游互为应用场景,连树成林,构建智能科技创新生态。


满足国球爱好者的各种训练需求,机器人教练上岗了

位于上海体育学院内的中国乒乓球学院3楼的训练场上,多了一位新教练——机器人“庞教练”。“庞教练”的全名,叫“庞伯特”多球训练机器人。他的发球睿智灵巧,短球够短,长球够快;落点精准,线路随意;高吊低搓,擦边擦网。通过一个小小的液晶屏设定好不同的训练方案,“庞教练”就可以轻松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乒乓球技能学习、健身锻炼甚至专业训练的需要。


成都:助力锦江水生态治理 机器人下井“管”中察病

7月17日上午,在成都市锦江区经天西路,黄色的工程车辆已经到位。此处地下排水管道中,“机器人”正在缓慢行动,路面上的工作人员聚精会神的观察着“机器人”回传的实时情况,进行着记录。据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全称为CCTV(内窥摄像检测系统)管道检测机器人,搭载高清防水摄像镜头和照明设备,能全方位观察到管道内部的各个细节部位。“有了管道检测机器人,排水管道排查不再需要‘下井’,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武汉90后青年创客研发出多功能水下机器人

7月14日,2020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决赛落幕。多功能水下机器人等5个团队的创客项目将代表武汉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多功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其核心技术在于能做到水下影像成像清晰度更高,定位器等能快速传送位置,机器人探测航道深度及截面信息。在水下能精细化作业,在渔业养殖、水下考古、航道整治、船舶检测、安全搜救等领域都有应用。团队核心成员、90后龚雷锋是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他带领华中科大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创办行星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已获天使轮融资。


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

2015年9月22日,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组建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6月,东北大学迎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也是国内首届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年级60名学生中,12名同学获得佐治亚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纽约大学、图尔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offer,30名同学将步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进一步深造,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将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启职业生涯。


不惧危险环境,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勇担重任

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消息,日前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完成首次作业后,全面投入配网运行。至此,国网公司已成功完成单臂人机协同、单臂辅助自主、双臂自主3种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在有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有效防范了作业中人身安全风险。


livox览沃与高仙达成万级订单 开启新基建机器人商业落地时代

Livox(览沃科技)早在今年1月CES现场即宣布与高仙在机器人领域达成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深度战略合作。经过双方研发与商务团队半年的高效合作交流,双方于今日正式宣布成功达成逾万台激光雷达的采购合作。此次Livox为高仙定制设计的觅道系列激光雷达将盲区缩小至5cm以内,能帮助机器人精准实现建图、定位、感知、导航和避障等各项功能,在商业场所能够应对拥挤复杂人流环境。


管廊内安装智能巡检机器人 深圳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进入主体阶段

7月15日,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备受关注的深圳城市中轴线快速交通要道梅观高速清湖南段市政化改造综合管廊日前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项目将设置干线及支线两条综合管廊,内含燃气、给排水、电力、通讯等管线,并将首次在管廊内安装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巡查整条管廊情况,日常的巡检维修都可以在管廊中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立将使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和运维有序化、合理化和高效化,同时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预留线位,有效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重复投资。


党建机器人来了!建立智慧党务服务新模式

为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将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设党建智能服务机器人,建立“互联网+党建”的智慧党务服务新模式。


国外动态

欧姆龙机器人助力疫情防控

据日本《产经新闻》7月15日报道,欧姆龙机器人安装着具有杀菌和消毒效果的紫外线照射仪,在医院内可自动行走。机器人利用前后安装的激光扫描仪避开障碍物,持续进行消毒作业。欧姆龙公司原本主要面向工厂出售这款机器人,用于搬运货物。自4月以来,欧姆龙与海外医疗设备制造商共同研发,给机器人增加了消毒功能。已有波兰、法国和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引进这款机器人。报道称,为增加机器人用途,欧姆龙与国内外约20家公司进行了合作。欧姆龙与SK电信公司联合研发出的机器人具有以下功能:提醒未佩戴口罩的路人佩戴口罩,发放免洗消毒液和测量体温。


抢饭碗!俄罗斯市政中心女机器人职员上岗

据报道,俄罗斯彼尔姆市的文档处理中心惊现一名女机器人“职员”。据开发这台机器人的普罗莫博特公司介绍,这个机器人除了可以和市民对话,还能展现出600多种面部表情,并且可以直接与扫描仪、打印机等办公器材连通,此外还应用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项目方表示,这一智能化项目才刚刚开始,公司的目标是将真人员工的工作负荷减轻至少10%。目前,“她”的工作仅限于发放无犯罪记录证明。市政服务中心称,机器人员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不需要休息、休假,还可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点击查看更多



智利将使用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协助疫情救治

近日,一款由智利大学科研人员研发的专门用于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医疗护理的智能机器人成功完成临床测试,将于7月20日起正式投入智利全国的疫情救治工作。这款可移动式远程遥控机器人装有双向摄像头和触摸式屏幕,能够实现医患直接对话与问诊。其投入使用后,将有望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节省人力和个人防护器材等医疗资源,并有助于医生随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松下将在东京车站测试自动跟随机器人

松下近日表示,该公司正在测试一套新颖的机器人移动系统。其特点是在三辆电机驱动的轮椅的基础上,配备了业内领先的智能追随功能。当前规划的测试有望在 9 月开启,地点则是东京都港区高轮 Gateway 站的封闭区域进行,以评估设备在半室外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松下表示,三辆电动轮椅中的其中一辆将由车站员工带领操作,然后第二、三辆机器人会向鸭子一样跟随头车行进。


前沿科技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教会机器人拾取透明或反光的物体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已经能够教会机器人拾取透明或反光的物体。这在过去一直是机器人面临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嵌入在机器人手臂上的彩色摄像头,教会机器人从彩色图像中推断形状。研究人员发现,有时手臂会失误,但它在抓取透明或反光物体方面的表现比以往任何系统都要好。该系统在抓取不透明物体时,仍能比透明或反光物品更有效。该系统还能够抓取杂乱堆积的物体。


英特尔Loihi芯片让机器人有触觉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两名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器人领域,与基于事件的视觉和触觉感知相结合,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可发挥作用。他们尝试利用英特尔Loihi神经拟态研究芯片处理来自人造皮肤的感官数据。在最初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配有人造皮肤的机械手读取盲文,将触觉数据通过云传递给Loihi,以将手感觉到的微突转化为语义。在对盲文字母进行分类上,Loihi达到了92%以上的准确率,而功耗却比标准的冯·诺依曼处理器低20倍。


这种透明的人造肌肉可在软机器人中伪装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制造了一种透明的人造肌肉,可以用来制造能够自我伪装的生物启发型机器人。这种独特的结构是在2019年IEEE机器人与仿生国际会议(ROBIO)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的,该结构基于介电弹性体致动器(DEA),这是一类电活性聚合物,通常用于制造软机器人,人造肌肉和柔性设备。“完全透明的机器人可以在特定频率下不对称振动,并在保持彩色背景伪装的情况下展示平移运动。” 最初的结果很有希望,因为他们建造的机器人既可以高效移动,又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将来,该机器人可以帮助生物学家研究难以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例如猎物/捕食者的动态。


让昆虫背上机器人背包 助力探索新颖的环境

在为蜜蜂创建了微型传感器之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为建立了一个更高级的模型。这款机器人背包被称为“甲虫的GoPro”,带有一个可操纵的微型摄像头,可以以1到5 fps的速度传输视频,并可以旋转60度。研究小组说,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可以为未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动力,并使我们能够“探索新颖的环境”。


日本横滨建造“最大机器人”,高达18米,高大威武,建造难度巨大

日本横滨建造的最大机器人的灵感来源就是日本的动漫《高达》,身高达18米,体重约有25吨。这款机器人的建造备了高质量的机器人制造团队,横滨工厂负责机器人的硬件,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负责机器人的软件。目前机器人仍在建设之中。基本外形已经完成,已经对游客开放。但只能观看到机器人安装在施工架上,想要观看到行走的它还需要再等一等。


Facebook打造新型光纤纺纱机器人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高速互联网

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已经建造了一个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在电力线上运行,同时在中压(MV)线上绕高速光纤电缆,旨在大幅度降低在农村和城市地区部署光缆的成本。机器人以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创新方式工作,以使用高速电缆覆盖电力线。它被编程为执行两项主要任务,即,将光缆绕线旋转,并抬起电缆储备,使其与线之间的两极交叉。该新型机器人的试验将从2021年开始。团队希望该新型光纤部署系统能够将互联网连接到地球上的每个小镇和农村地区。(点击查看更多



前谷歌机器人主管打造出能够灵活延伸的辅助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在过去的三年里,由谷歌前机器人主管Aaron Edsinger博士领导的一个团队一直在秘密研制一种辅助机器人--Hello Robot。 现在,这款机器人已经从隐形状态对外展示出它的第一个成果--延伸研究版(Stretch Research Edition),目前售价17950美元。Stretch的底座看起来像一个机器人吸尘器,上面则安装有一根超一米的杆,中间配有一根可伸缩手臂,可以在竿子上上下移动,从底座边缘延伸到52厘米。这款高141厘米、重23公斤的辅助机器人还配备了3D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和内置配备了 英特尔 酷睿i5处理、16GB RAM和500GB SSD 的电脑。头部则装有四通道麦克风阵列和8瓦立体声扬声器并支持音量调整功能。此外,它还有USB,、HDMI和以太网端口。(点击查看更多



科学家开发“咀嚼机器人” 有朝一日可用于测试药用口香糖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开发的 “仿人咀嚼机器人”结合了一套真人大小的机械颚,复制了典型人的咀嚼动作。此外,与咀嚼刺激人的唾液分泌的方式一样,机器人在咀嚼时也会通过连接的硅胶管分泌人工唾液。在实验室测试中,机器人和一组人类志愿者都咀嚼了加了木糖醇甜味的口香糖,共20分钟。在整个期间,每隔5分钟,分别从人和机器人身上采集一次天然和人工唾液样本。随后科学家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以了解从口香糖中释放出的木糖醇和进入唾液中的木糖醇的量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所有志愿者和机器人的结果都十分相似,最大的释放量发生在咀嚼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时木糖醇已经所剩无几。(点击查看更多



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刚的机器人化学家!8天工作172个小时!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智能移动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24-7小时工作,自己进行实验。这是这类机器人中的第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自己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化学实验,并且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它有和人相似的尺寸,在标准的实验室工作,可以和人类研究人员一样使用仪器。在发表的第一个例子中,机器人在8天内进行了688次实验,总共工作了172个小时。为了做到这一点,它进行了319次移动,完成了6500次操作,总共移动了2.17千米的距离。


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带有软抓手的机器人 可以操纵电缆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机器人抓手,能够更近距离地模仿人类处理这类柔性物体的方式。该系统使用一对带有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的软性机器人抓手,来操纵自由移动的电缆。该团队打造了一个双指夹持器,它重量轻、移动快,可以实时调整力道和位置。在每个抓手的顶端都有一个基于视觉的(GelSight)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软橡胶制成,并嵌入了摄像头。


资本信息

医疗器械提供商 “华科精准” 获投数千万 与多家医院开展机器人手术

据获悉,医疗器械提供商“华科精准”宣布获美敦力中国基金数千万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18年1月,华科精准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凯风创投、品驰医疗。未来,双方将探讨在神经外科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华科精准是一家专注于医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医疗产品创新的公司,位于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园;已开发出各类医用机器人、医用导航、医用软件、医用电极、医用激光等十余种产品。


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化智能”获天使轮融资,将研发国产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元化智能”)日前举办战略融资签约仪式,宣布获得深圳市创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及旗下健康产业基金、红土天使基金合计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试验,以及公司其他后续产品的研发等。


埃夫特7月15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股价暴涨约四倍

埃夫特7月15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上午股价较发行价6.35元/股上涨404.09%至32.01元/股,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一线企业的热切期待。不过,相比于跨国巨头,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尚需进一步夯实基础。由于资本追捧、交易出现异常波动,埃夫特7月15日上午发布盘中临时停牌公告,当天9点31分开始暂停交易,9点41分起恢复交易。下午至收盘,股价回调至30.98元/股,涨幅387.87%,交易金额达25.41亿元,总市值约161.65亿元。(点击查看更多



行业数据

云计算助力与机器人相关的服务飞速发展

根据ABI Research的最新数据,到2030年,由云计算支持的机器人相关服务的年收入将达到1578亿美元。这家分析公司表示,尽管云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机器人来说,云基础设施的价值对于部署(包括开发、配置和分期付款)和运营(维护、分析和控制)都至关重要。报告称,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普及,将有必要利用云基础设施的计算能力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收集到的数据,并培训更先进的算法,以增强机器人的认知能力。


云机器人的机会,定义为机器人操作的机器人即服务(R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收入的总和,将从2019年的33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578亿美元,占机器人行业总价值的30%。这个新的机器人生态系统将由公司的三个子类别主导,分别是在价值链中向上发展并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机器人开发人员,专注于一流软件解决方案的第三方物联网和云平台提供商以及云服务提供商( CSP),例如Microsoft Azure,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Google Cloud。

盘点 行业热点 市场研究 市场动态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4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