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机器人”诞生百年之际,已深入各个领域

时间:2021-04-09 来源:主角创新科技 企鹅号 阅读:5688

我国最早关于“机器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隋朝。《隋书》中曾记载,隋炀帝杨广还是晋王时就和柳拚是好友,登基后,更恨不能晚上也把人召进宫中,于是命人照柳拚的模样做了一个木偶,装上机关,使木偶有坐、起、拜、伏等能力。杨广每次在月下饮酒,就让宫人把木偶放到座上,与木偶月下对饮欢笑。(帝犹恨不能夜召,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于拚。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座,与相酬酢,而为欢笑)。


而“机器人”这个词语的出现,是在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凯佩克发表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凯佩克在剧本中把捷克语“Robota”(奴隶)写成了“Robot”(机器人),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在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后来,剧中一家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迅速增多。机器人发觉人类的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因其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人类被消灭。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自己,认为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是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这时机器人进化成了人类。


作者凯佩克提出的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虽然只是一种想象,但依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195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我是机器人》一书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必须不伤害人类,也不允许它见人类将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相违背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这与上述两条相违背


这三条原则,给机器人社会赋以新的伦理性。至今,它仍会为机器人研究人员、设计制造厂家和用户提供十分有意义的指导方针。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又针对“机器人”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个是指“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另一个是指“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到现在,很多国家都对“机器人”有着自己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机器人技术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根据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350万个机器人与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它们遍布于各个领域,并且所有迹象都表明,机器人的数量很快将成倍增长。


机器人 百年 发展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4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