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乱象百出 亟待出台标准规范

时间:2016-05-12 来源:搜狐公众平台 阅读:6439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在七八十年代就已开展起来,继“七五”计划、“863”计划之后,《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将机器人发展推向顶峰。在国内上千家机器人公司,真正做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实际上有很多误区。


智能机器人

面对国内外机器人空前的发展势头,智能机器人市场撩拨着每个创客的心,相对于高成本的工业型机器人以及应用领域受限的特种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渗透至家庭、教育、餐饮各个行业,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品类众多的服务型智能机器人产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面对机器人这片汪洋大海,并非每个创客都已取得一杯甜羹。

智能机器人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各层次的企业分别存在以下几点乱象。

一是打“擦边球”的电子产品,在机器人炙手可热的当下,诸多厂商为了宣传推广的需求,将自家产品强行跟机器人挂钩,以混淆视听。就好比目前市场上很多做摄像头的公司,为了达到营销效果,刻意将自家产品打造成机器人的模型。然而,从功能来看,这类摄像头其实就是一款带有远程视频监控的儿童玩具,只是该产品将存储位置由控制端移至了摄像头端。该摄像头搭载的运动检测技术是唯一一个可以算得上较为智能的技术,然而就目前业内对于机器人智能交互特性的要求来看,这些公司将此摄像头产品定位为智能机器人实在有点“鱼目混珠”的嫌疑。

智能机器人

二是低端产能,缺乏创新,还有在已成功推出“智能机器人”的成长型企业中,财政扶持出的“产能低端”现象尤为普遍。随着“机器人”热潮的来临,大量中小型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由于力觉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难度系数呈阶梯式增长,大多小型企业开发出来的产品均集中在低端。因而大多成长型企业所推出的产品共性很强,由此大量的资本、人才资源继续投放在低端产能,进行重复建设,一方面将会阻碍高端发展,另一方面低端产能饱和甚至过剩将变得不可逆转,企业间将开展类似于手机行业的残酷价格战。笔者认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虽然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跨越但绝不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企业要实现产业化从一开始就需要与众不同的idea,在持久的发展中更需要在技术上胜人一筹。

三是标准化缺失。也许你会说,上述两种问题都存在于尚不成熟的创业型企业中,那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机器人企业就不存在那么多问题了吧?然并非如此,在国内,智能机器人标准缺失或不全面现象十分严峻。在视觉技术方面笔者了解到,机器人厂商与视觉厂商相对独立,要实现机器人具有和人类一样的视觉就得将机器人技术与视觉技术融合起来。就目前来看,通信软件间的协议还不成体系、国内统一标准缺失、市场准入标准不一,给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发展造成诸多障碍。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国家还得起引导及带头作用,既要完善目前政府对机器人企业的奖励政策,以避免产生不良效果,也要建立起相关的标准让机器人市场规范化;其次企业创新能力仍需加强,在需求多样化的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领域推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5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