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自动化厂商还需做什么?

时间:2020-01-20 来源:机器人在线 阅读:8829

1月7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建,国产Model 3车主交付,预计后年实现50万辆的量产,打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枪,令中国汽车界顿时炸开了锅;同时特斯拉官方微信推文宣布,特斯拉将于中国设立设计研发中心,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打造「中国风特斯拉」,现在正在招募设计人才。本月初,特斯拉宣布中国制造 Model Y 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回应“2020年新能源补贴是否继续退坡”相关消息称,“补贴退坡在2020年底完全退出的大趋势可能不会改变”。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将有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竞争,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胜劣汰,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今天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政策是说到做到。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是中国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外商的独资企业,其快速的建成投产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坚定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新一轮更大力度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


苗圩表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国产化下线并下调价格,消费者将会得到更大实惠,能够购买到更低价格的新能源汽车。从市场竞争来看,这在短期内无疑会给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


这些都给2019年沉寂一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新能源政策依然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由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退坡潮,到特斯拉今年的强势入局,清晰可见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的思虑与布局。首先由国家的政策支持保护,产业顶层设计+强补贴,定方向;逐渐向淘汰落后产能过度;到现在开放外企入局,倒逼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犹如一块嗷嗷待割的“肥肉”,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自动化厂商正蓄势待发

中国汽车行业的历史和国足一样让人揪心,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外相比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自动化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链重要一环,掌控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发展的浪潮下,拥有这三大核心技术的企业相对争气,行业也由之前散乱的状态逐渐集中化。


在新能源电机电控部分,由于其与变频器属于同一技术平台的应用分支之一,因此,早期众多工控行业的变频器企业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优胜劣汰,保持优势的汇川、英威腾、蓝海华腾、吉泰科、精进电动等企业是目前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并且这些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前一段时期市场的走低而停滞。


例如,2019年6月,汇川联合动力第二代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平台项目通过国际权威AutomotiveSPICE(简称“ASPICE”)Level2级评估,达到该技术要求是进入国际知名整车企业供应体系的门槛,对于汇川联合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日,蓝海华腾便携自主研发的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及整车系统,顺利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纬恒润科技专业严谨的测试,产品满足EREV驱动系统相关技术要求,批量配套的乘用车已成功上市。精进电机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大批量级”生产“汽车级”驱动电机的企业,其客车插混系统2019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


在锂电池生产设备方面,中国厂商则面对日韩企业的较大竞争压力。目前,无锡先导智能作为国内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已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巨头及特斯拉供货。锂电池生产流程复杂,伺服、运动控制、变频器、传感器、机器人(手)等工控自动化产品和系统在当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锂电池生产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伺服系统,近几年随着整体行业的发展成熟,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卷绕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而卷绕技术的关键在于伺服系统的控制算法,实现开环、闭环张力控制,收放张力起停平稳,低速无抖动,收放卷径范围宽泛,从而达到高精密、高速度、高可靠性的生产要求。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厂家以此为研发目标并达到这一生产要求,如传动网近两年走访的埃斯顿、微秒、合信、威科达等工控企业。


降本提质助长竞争力:高度集成化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降成本,在高品质前提下,如何把成本降到消费者将其与燃油车同等考虑的地步,才是其生命力所在,这也是国内新能源车企首要思考的地方。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到底还有没有下降的空间?这些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但随着特斯拉大规模量产,与供应链的国产化,未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这一趋势也将传递到各个供应链环节,其中就包括占据新能源汽车主要成本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而驱动系统集成化将是新能源车企降本提质拔高竞争力,对自动化厂商产生的一个重要技术需求点。


在12月20日“2020智能制造&中国运动控制/直驱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中,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郗晓慧就表示,目前一台锂电设备的伺服驱动器成本占整个电气系统的80%左右,因此锂电设备整机厂商对伺服驱动器的批量升级冗余、安全性、模态、成本等要求日益严苛。未来,锂电设备厂商希望驱动器也能结合多轴组合、驱控一体、智能化、无线化等创新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下游应用的高质、降本需求。


另外,2019年4月,走向国际化的精进电动首次在北美车城底特律Cobo会议中心,展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集成“三合一”纯电驱动系统,实现了高速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的深度集成,未来若推广类似集成化电驱动方案或将“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DC/DC、配电单元”等各种功能“N合一”集成在一起,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成本和节省空间,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可为工控市场提供更高的市场规模。


今后,在特斯拉供应链国产化的过程中,将激发巨大的生产潜力,除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外,也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厂商享用个性化、降成本需求越来越高,下游产业链各方对上游工控设备的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要求也将越来越明显。

特斯拉 系统集成 零部件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0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