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曹其新:中国的机器人研究,主要还是解决民生问题|读+

时间:2022-02-16 来源:长江日报 阅读:6472

周刊

为人而生,为人服务。

人们既期待机器人,也期待机器人。我希望机器人能完全解放人们,告别艰苦而重复的工作;怕的是,如果机器人太强大,统治地球的人类成为机器人下的奴隶,它会带来倒退吗?

不同的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包括经济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许多科幻迷和机器人爱好者。他们都是合理的,不能判断谁对谁错。毕竟,没有人能证实未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我们今天看到的机器人如此智能,它仍然处于非常低的发展阶段。因为机器人只诞生了几十年,就像人一样,它需要成长和进化。

曹其新教授说,今天的一些机器人杀戮案例只是一些故障造成的机器故障,远远不是机器人自我意识的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很难超越人类自身的认知。只有理性的工具才能将人与事物区分开来,超越人类认知底线的技术才能使人归路。

记住,机器人为人而生,为人服务,这应该是永恒的逻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曹其新,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国家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工业自动化系统和综合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宫崎骏大学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客座教授。开发了月球漫游车、中型足球机器人(龙)、管道检测机器人、助理机器人、欢迎机器人等独立移动机器人,并带领学生在日本大阪举行的1998NHK国际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市长奖,连续三年在中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Robocup足球机器人中型组2-2项目冠军。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唯一一支被选中的球队,他还连续三年参加了世界杯Robocup机器人比赛。

《机器视觉与应用

曹其新庄春刚编写了《机器视觉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一个主要特点。接待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送货机器人、烹饪机器人、送货机器人、检查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已进入公众视野,震惊世界。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机器人不仅是制造业和工业的责任,而且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日常必需品。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波浪潮,机器人的未来、应用程序甚至伦理思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长江日报》邀请国家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曹其新谈谈机器人的过去、现在和明天。

让机器人传承中医。

62岁的曹其新教授制造了月球漫游车、中型足球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助行机器人和欢迎机器人。最近,他在实验室制造了一个中医机器人

自疫情爆发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生活质量,社会需求是我的研究方向。事实上,早在2015年,曹其新就专注于此。他的机构是生物医学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他形容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小单位的细胞。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将生物医学扩展到人工智能和集成。

他设计的中医机器人主要希望其按摩人的脚底反射区得到治疗,这与普通按摩器有很大的不同。按摩市场好坏参半,一些真正合格的医生无法发挥他们的才能。曹其新的想法是,这是一个需要毫米波雷达、云大数据、力控算法等的机器人,在连接后使用。对他来说,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机器人如何学习中医的本质?

经过研究,曹其新发现,中医药不是由理论支持的,本身难以量化,难以科学解释,可以利用大量的效果案例和中医药积累的经验,内部也分为不同的学校。曹其新进去,处理不同的中医专家,建立自己的专家数据库和数据库,加入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相信大师是‘大数据’,用来训练机器人,完成网络识别,就像训练围棋机器人一样。他认为,这也是对中医药的一种继承,比训练学徒要快得多。

事实上,中医机器人已经生产成品,但它一直在改进,因为机器人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中医强调‘预防疾病’不一定是用药物治疗的。我希望中医机器人将来能在医院、社区使用,甚至进入人们的家。

除了男足和女足,中国还有机足

去年,曹其新教授写了一本名为《机器视觉与应用》的教科书。机器人教科书很难写,因为它发展得太快了,每年都有30%以上的更新。许多最新知识可能会立即成为一陈词滥调。因此,他通常没有时间用教科书教学

今天,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话题,但20多年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低谷。我们不知道机器人应该去哪里。机器人本身很无聊。一开始,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1997年,国际人工智能学会举办了世界杯Robocup机器人大赛,鼓励大家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打赢足球。

上世纪末,曹其新带学生参加比赛,围绕这一目标培养学生。

曹其新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创造了一个足球机器人。踢足球是真正的足球大小,但足球机器人本身并不像足球运动员,而是一辆汽车。他们使用了视觉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现在看来,这与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的预期根本不虚。

最早,只有100多人参加了世界杯。现在太棒了。疫情期间有3000或5000人,这是一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比赛。它还分为青年组和大学生组。

除了男子足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别忘了中国还有机器人足球队——机器人足球队。曹其新笑着说:中国是世界冠军和亚军。

【访谈】

   机器人不一定像人

阅读+:不久前,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家英国科技公司开发了一个人形机器人,不仅眨眼,还可以随手指自由旋转。现在中国的机器人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但人形机器人并不罕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曹其新:首先有翻译问题。机器人是robot。广义来说,只要有感知、控制和执行能力,即使是机器人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被称为机器人。仿人形叫humanrobot,还有仿狗仿猫。中国人叫它机器猫和机器狗,属于机器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会有所不同。(英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资金由专门的财团提供。中国应该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即使我们想这样做,我们也应该首先考虑谁提供资金,并面临卖给谁的困境。

这与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如果生活水平高到一定程度,你可以研究你的兴趣。目前,中国学生仍然需要研究生计,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毕业后,我的许多学生去了物联网企业。如果他们去传统机械行业或医疗行业,他们的工资只有物联网企业的一半。有时我感到遗憾。许多好的幼苗或想法无法继续下去。

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仿人形机器人也不常见,不是大规模生产,而只是作为一种学术前沿探索。从技术上讲,这并不是说中国做不到,这不是人工智能水平的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通常做机器人,功能完成,在设计外观时,但要避免它与人非常相似。想象一下,家里的真空吸尘器,我必须做一个人形的,你敢买吗?你害怕吗?人们在心理上很难克服这一点。因此,如果在市场上销售仿人形机器人,它可以被视为一种设计缺陷。

因此,机器人主要是中国的应用驱动,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是流行的需求。目前,在基层,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的老龄化,包括儿童减少和劳动力缺乏。我们的机器人可能会专注于这些事情。

纵观整个国际市场,只要是与应用需求相关的技术,中国就能做出卷心菜的价格。这不仅是中国的利器,也是中国的弱点。

读+:这是不是说明,要进入机器人制造的新境界还要靠经济发展?

曹其新:就是这样。富起来之后,人就想要更多精神享受,机器人就能往娱乐性方向发展。到时候会有更多机器人替代人做一些重复工作,为人服务,这就是另外一个大的市场了。富起来不光是财力上去,需求更加多样,也意味着有更多创新和探索资本,“应用驱动”的状态就会慢慢改变。在短期内,中国开展研究的主要导向还是以应用解决民生问题。不过,这种导向也可以让研究走得更远。

5G远不只是快,还可以让更多先进机器人进入生活中

读+:在高校二十多年,既做机器人又带学生,二十年间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什么?

曹其新:二十多年前,大约是世纪之交那时候,我开设了“机器视觉与应用”这门课,那时候还非常边缘,不像今天这么火爆,一上线马上就被选完了,想选只能“拼手速”。一开始只是三十人的小班课,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这门课到底怎么回事,学了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课本科生、研究生都想选,后来不得不分几个班,还得限额。我在高校这二十多年来,很明显感觉到“机器视觉”从“隐学”到“显学”,这和时代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那时候机器人智能水平还比较低,而现在普遍需要用这个技术了。

读+:当时为什么想到开这么冷门的课?

曹其新:我所在得实验室是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要“智能”就必须要有感知技术。原来做机器人有两拨人,一拨是学自动化的人做机器人,还有一拨是机械专业的做机器人。那么机械专业就会遇到瓶颈:需要感知,但又搞不清楚“感知”是怎么一回事。开这门课,是希望那些没有信息学科背景的人也能利用视觉传感来做机器人。那么汽车学院里出来的人,就能去研究无人驾驶,去造电动车。这就自然而然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为人服务,把人解放出来,就是要提高它的智能程度,这种智能,类似于人的智能,而且要和人进行交互。我还有一门课也很火,叫“脑与机器人”,这门课面向大一大二没有受到技术框框束缚的学生,文理不限,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自由探索,没有专业基础的本科生认真学一学期,就能让机器人跳舞、爬楼梯,甚至泡茶。

读+:二十多年前机器人是个什么水平?

曹其新:当时基本只有工业机器人。我在日本留学时,研究农业机器人,什么瓜果精选、秧苗嫁接、草莓拣选之类。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很难看到机器人,顶多能在科技馆见着,它是被当成展示品的,是给人做表演用的。当然了,那时候也不是用不到“机器视觉”,只是那时的视觉应用实在太简单。但今天再看,有些餐厅有机器人在跑,甚至泡咖啡都用到机器人,机器人能识别环境,能送餐。特别是5G出来后,机器人已经非常普及了,生活处处都用到,甚至无感。有些汽车可以监测人的呼吸、心脏甚至脉搏,你察觉不到。近些年快递数量越来越多,但你会觉得物流速度快了很多,那是因为机器人的参与,完全用人工是办不到的。而且这些应用,是在未知环境下工作,在学术上,我们称之为在“非结构环境”下工作。

读+:“结构”“非结构”的概念怎么理解?

曹其新:结构环境就是已知环境,也就是固定位置的环境,像工厂流水线就是典型的结构环境,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不可能多一个或者少一个。但是人的生活场景、家庭场景是“非结构”的,在家中,桌子椅子都可能会移动,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机器人按照编好的程序走就会出问题,它必须非常灵活,能根据环境及时感知,而且大部分是视觉感知,然后作出判断。像送菜机器人,要避开客户,绕开障碍物,送到准确的地点,都要用到视觉,送过的地方不会重复再送,是因为有智能算法。这样就自然而然带动了“机器视觉”的应用。

这一次北京冬奥会上亮相的机器人有很多,比如送菜系统和炒菜机器人,其实我们就做过,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已经亮相过,但是简化掉了很多,当时我说过,这可能会触发一个产业,果不其然,世博会结束后出现了很多集成机器人餐厅。这次冬奥会使用的滑雪机器人就是交大做的,是用来试滑、测试雪道用的。

读+:就“感知”而言,人的感知大部分是视觉,还有听觉,目前其他感知比如触觉、味觉好像比较难通过机器传递,这些是不是也要陆续攻克?

曹其新:只要解决传感器的问题,就好解决。二十多年前,视觉传感器非常贵,要专用的控制板卡,在传感器中是价格最贵的一种,但你再看二十年后,它成了传感器中价格最便宜的一种。便宜到什么程度?手机里摄像头的传感器,最低的就十几块钱,平时买个USB摄像头只用二三十块钱,从贵族到平民了,我们平时掏出手机,用微信扫个二维码,都用到了机器视觉,买菜的老太太都会用。

现在的手机动不动800万、1000万的“像素”,这么高的像素就涉及计算问题,也就是说,要对摄像头扫到的东西作出判断,需要大量计算。传感器是便宜了,但是计算是另外一个瓶颈问题。像二维码之类的计算,在算法里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只用固定的芯片;而住旅馆时的人脸匹配,需要用到很多很多计算。

当然,现在的计算能把数据放到云端,因为5G出来了,所以说这一切都是有关联的。我们采集来的信号传到云端,计算完后再传过来,所以人到宾馆里,那个摄像头能识别你的信息,不管你有没有化妆,气色怎么样,甚至戴口罩也能识别出来,主要是后端的计算在起作用。

原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但中国推出5G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很多人以为,5G就是快不快的问题,还有什么优势呢?很多人想不到的,5G远不只是快,它还相当智能。它有后台可以计算,可以配合先进的机器,可以让生活有许多想不到的智能化体验。

机器人离高智能化还很远

读+:机器人往前发展,可能是最让人类担忧的进步,伴随的常常是“机器人有自我意识了怎么办”“人要失业了被淘汰了”“机器人统治世界”“机器人杀人”等伦理思考,这些担忧是否会成真?

曹其新:目前看,这种担忧比较多余,更多的是一种吸引眼球或者炒作出来的东西。以前有新闻说“机器人杀人了”,我一看,其实是一个工业机器人,停在那里修理,完后还没等人确定,电源一开,啪一下一个机械臂过来把人打伤了,就是一个机器失灵的过程,可能是因为供电不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这个机器人是伤人了,但不是因为它有意识才伤人,跟“机器人杀人”差了十万八千里。

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正反两面,机器人就像核能、火药一样,既有服务人的一面,也有毁灭人类的可能,关键看怎么用。其实那些伦理思考跟“机器人”关系不大,而跟“人工智能”关系很大,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载体。把技术用在交通管理上当然没问题,但美国那边有人研究把人工智能用在军用集成上,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用无人机进行军事行动,这种当然会危害人。就技术本身而言,很多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不是做不了,是申请项目时,肯定是要先过伦理审查这一关,关键环节要把控好。

现在很多科幻是基于现有技术水平的想象,未来看起来好像非常可怕,好像要回到过去的冷兵器时代,好像世界要毁灭了。但关键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会超越人本身的认知?这个很难说,也许有那样的情况出现,但也非常遥远。

机器人也是要经历进化的,就像人、像地球一样经过历史的变迁、长久的进化。但就目前看,人类实现机器人下围棋,都花费了不小力气,离实现相当高智能的程度,还差了很远很远,目前机器人也只能发展成这样,在视觉上满足我们生活的需求,仅此而已,还处于一个很低的阶段,远不如人类本身那样流畅。尤其我们对人类自身的复杂程度都没了解清楚,让机器人复制也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也许那一天会来临,但不知道是几百年、几万年后去了。或者说,虽然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伦理思考,但是还轮不到现在的我们担忧。更何况,眼下还有好多更需要人类担忧的东西。


机器人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0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