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i, 欢迎来到机器人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扫码关注

【快讯】智能制造的“杨家将”

时间:2019-03-08 来源:机器人在线 阅读:9481

在很多人看来散发着由刚硬、冰冷、精密组成的充满机械硬朗气息的工业机器人,似乎是专属于“男人的浪漫”。然而,一众女掌门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刻板印象,谁说女子不如男?


她们不想在30岁的年纪就知晓50岁会变成什么样子,她们希望给自己的人生增添几个未知数,在“棱角”被磨平前体验更多挑战。她们用清晰的思维、缜密的逻辑读懂了复杂的机器人科技,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女性独有的睿智和温柔。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


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无论是自研芯片还是在智能装备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上,董明珠一直都舍得投入,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必备的长期战略眼光。


董明珠对德国的制造工艺表示钦佩:“德国一个2亿人口不到的国家都能把产品做得如此极致,为什么我们不行。”因此,董明珠在2013年下定决心要做智能装备公司。


她表示:“在智能装备方面我非常舍得投入,技术人员拿着待批的单子,有时候一个亿的单子他们会考虑很久不敢拿来,其实拿来后即使再加一个零我也会批,因为这是我们中国制造转型必要的投入。即使今天失败了,但它总是要经过一个研究的过程。”


对于这个“舍得”,她解释说:“没有哪个人是神仙,研发也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研发有成功,有失败,投出去一个亿打水漂,没关系,从头再来。格力会继续加大对机器人、模具等后台装备的投入,保证产品的先进性。”


这么多年以来,董明珠对外一直标榜格力为“掌握核心科技”,认为核心技术才是关键,并屡屡将其提升至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高度。


李群自动化董事长石金博:


成为世界级轻量机器人领军者



石金博从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的实验室走出来,作为学生创业样本之一,她承担着一个责任:“帮助李老师宣扬理论基础”,践行经世致用的理念。


2011年,尚未毕业的她在李泽湘和实验室氛围感召下来到东莞松山湖创业,以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创立的机器人构型概念为名称,创办了李群,“最初连商业模式都想不清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走访企业寻找商机。”


本着“哪里有钱就到哪里找生意”的原则,石金博参观了当时中国首富梁稳根的企业——三一重工,她发现“工程机械中板后焊接”这一应用需求很大,优秀焊工难寻,机器人不好用。于是,李群开始从机器人系统集成做起,切入多重焊工跟踪。


在石金博看来,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当沉浸于对产品追求的极致性思维中时,往往会忽视了市场本身的需求。在产品的市场化方面遇到各种打击后,石金博决定回归“价廉物美”的传统生意原则。


恰巧,此时苹果公司正在寻找一个项目的工业机器人合作伙伴,石金博和另一位团队成员,分别负责代码编写和机械设计,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次日凌晨两点,经过一个半月,她从自学编码到完成20000多行代码编写,终于如期交付样机,赚到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2013年,为适应轻工业的工艺需求,李群的产品从重型机器人转向功能性、小型轻量级机器人。这一年,李群完成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的研发,首创了驱控一体化设计,拥有了第一批客户。


到了2018年,李群已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至今,李群拥有自主品牌并联一体机、SCARA一体机、六轴一体机,是世界上除ABB外第二个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更形成“机器人本体+应用软件平台+智能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


弓叶互联创始人莫卓亚:


让人工智能深度变革传统行业



一头干练的短发,一身妥帖的职业装,这是莫卓亚一贯的装束。


作为弓叶互联的创始人,莫卓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李泽湘教授,读研期间便和导师一起创办企业,之后便一直扎根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至今已十余年。


从学生时代创业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到加入安川电机精通国际市场规则;从组建天机机器人打造小型六轴机器人明星产品,到如今再度创业聚焦工业互联网,莫卓亚说:“有些人天生就属于创业者,而有些人更适合帮助别人成就一番事业,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但对于不同的人生,我都想尝试看看。”


基于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注,莫卓亚判断:“行业的下一波热点是工业互联网,并且伴随着人工智能,两者互相融合产生的新的应用。”如今,弓叶互联主要为使用机器人、CNC、注塑机、冲床等自动化设备的客户提供上云上平台的服务。


莫卓亚解释,“弓叶”意指“张弛有度,始终专注;落叶归根,回报社会”。而“弓叶”也是“工业”的谐音,与“工业互联网”非常契合。她说:“我希望弓叶互联的员工,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家庭。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每次看到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我都心生凉意,我希望我的员工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感到幸福,为社会创造价值。”


勃肯特总经理张晓:


在细分领域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



“当初接到一个自动化项目,客户对并联机器人的要求比较特殊,负载要达到10公斤,速度则要达到每分钟40次。当时找遍了国内外知名并联机器人厂家,却没有一家能满足要求。然而项目已经接了,所以只能自己做。”张晓表示当初走上创业之路是被逼而为之。


自成立之日起,勃肯特就对产品的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勃肯特的产品就更新了三代,将传统的工作节拍从120次/分提高到200次/分,同时引入了噪音标准,通过机械结构的优化,将噪音降到了最低。


2017年,勃肯特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并联全系列产品线的企业,其产品包括2轴并联、3+1轴并联,4轴并联、6轴并联,以及串并混联等各型并联机器人,但其研发团队却始终依循“1个月3专利、3个月出新品”的企业精神,不断完善勃肯特的产品,在速度和负载上一次又一次刷新行业记录。


从2016年到2018年,勃肯特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在2018年交上了一份属于国产机器人奋斗者的精彩答卷。“有人说这是一群没背景的外行人,有人说是搅局者,喜欢的朋友赞赏勃肯特人的勇气,不喜欢的嘲笑勃肯特吹嘘。”而只有勃肯特人自己知道,一切的努力是为那一天要让全世界用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这是勃肯特人正在用拼搏与毅力去完成的目标,更是在我们眼中,我辈中国工业人的使命。


利元亨副总裁卢淼:


做强做精中国自动化



“利元亨团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团队,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每一天,利元亨人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对行业大环境,卢淼道出了应对策略:“向内求”管理精细化,“向外求”供应链以及合作。


她很坚定地认为文化、团队和价值观是利元亨的根基。刚创业的时候,利元亨只有寥寥几个人,董事长周俊雄就提出了“做强做精中国自动化”的目标,卢淼说:“在强调‘奋斗’的企业文化下,利元亨要打造的是一个有信仰的使命型组织。”


她认为集成商要想做好,不仅要吃百家饭,还要掌握百家技术,无论是视觉,机器人,深度学习还是激光,贴标等都必须掌握,所以利元亨建立了各种通用技术平台,也就是为了在接到项目时能够缩短研发周期。


未来,在“打造全球一流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商”的目标下,利元亨将从技术、人才和管理上进行突破,以世界级的客户、供应链、人才、项目跻身世界前列。在这个过程中,利元亨将始终坚持“多元化布局、国际化战略、人才战略”三大整体战略方针,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迦智科技董事长熊蓉:


用科技为机器人自主移动赋能



1999年,中国自动化控制行业知名科学家褚健刚担任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主任,熊蓉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有一天,褚健刚对熊蓉说:“不要管实验室了,和我一起来搞点研究。”


“2000年,我带领着团队开始做机器人,从那时起就一直面临着各种挑战。从最开始参加ROBOTCUP机器人比赛连16强都进不了的末流,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绩走向世界冠军的宝座是我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熊蓉回忆。


“2008年,我们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要研发能进行乒乓球对打的仿人机器人。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大仿人,承担这个项目之后,我们还只有一个半身的大仿人,走路都走不稳,如何应对这个项目的高要求,特别是还要去挑战像北京理工这样已经有着深厚基础和雄厚实力的团队,对我们来说是个大的挑战。”


2009年,熊蓉团队又承接了上海世博会37台海宝机器人的研发,要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面,拿出直面大众且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并运营七个月的产品级机器人。“当时在寒风凛冽的深夜2、3点钟,为了确保机器人的稳定运行和演示,我们还在那里调试机器人。”熊蓉记忆犹新。


经过多年在智能移动、智能操作和智能运动方面的积累,跨越过一道又一道坎,迦智科技在2016年成立。“迦智”谐音为“价值”,熊蓉希望迦智的产品对客户、投资人产生价值,对自身产生价值,对国家和社会也能够产生价值。“希望有一天,能够把迦智打造成机器人行业中的GOOGLE。”


众为兴总经理张芮菊:


坚守高端制造自动化方向不动摇



2006年,众为兴基于在运动控制领域将近20年的积淀,成立了机器人事业部。进入机器人领域在张芮菊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一直强调,众为兴是机器人行业的开拓者、守护者,而不是入侵者。


从2008年众为兴研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现在,已有十年,如今众为兴以“品质、品味、品格”为理念,优化产品、精选客户,逐渐成长为国产SCARA第一品牌,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第一。


张芮菊认为:“以前机器人是做一些简单的搬运、码垛工作,现在还需要一些高端的应用。国内机器人企业较国外企业更具有把握中国市场高端需求的优势,我们要贴近这个市场,去研发、定制适合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的终端设备。”


她认为,众为兴一方面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更好的聚焦SCARA和建立更灵活的机制;另一方面,坚守高端消费品制造自动化方向不动摇,聚焦细分行业挖深钻透,坚守奋斗者的内心不动摇,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统一机器人董事长刘玉媚:


让人类不再像机器,让机器为人类服务



2019年意味着统一机器人已经成立了24年,“20年前,统一人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近几年统一人磕磕撞撞,力求短时间内转型升级,压力让我们无法呼吸……20年前,我们做到60分就及格了,如今我们做到90分,还无法几个,而统一现在追求100分,向上走的路难免辛苦。”刘玉媚在新年致辞中感慨。


1995年,刚刚从一所专科学校毕业的河南女孩刘玉媚选择了南下,她的第一站是东莞,在一家台资企业当董事长助理的过程中发现处处是商机,于是决定创业,从日本、台湾等地引进塑胶行业的周边辅助设备进行销售。


从事销售不到两年的时间,刘玉媚决定创立自己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生产注塑周边辅助设备。她把自己前期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租厂房、买设备、广纳贤才当中。


2014年,经历过近20年市场洗礼的刘玉媚深深感受到工业市场自动化升级改造的迫切,刘玉媚的统一公司并购了深圳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成立了自动化部门,该企业的研发团队也成了统一智能的研发核心,逐步推出了冲床机械手、化妆品行业自动化设备、多轴关节机器人、西气东输电焊接头自动化设备等工业生产自动化设备。


“作为企业的领航人,必须要有前瞻性,企业掌握了主动才能先发制人。”这是刘玉媚对自己每一次抉择的切身感受。


瓿达科技总经理孙影:


产品为市场服务,技术为应用服务



一个机缘巧合,孙影进入了深圳华为公司,在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她选择了做技术支持部经理助理。正是这份工作,让她和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助理杂事很多,做得最多的就是整理资料,但资料技术性很强,她是门外汉,材料一份份‘啃’近半年来了解了产品和技术,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实习期满了,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岗成为销售。但是在与客户交流时,她发现解答不了客户的问题,之后她就每天跟在技术工程师后不断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将销售业绩做到了区域第一名。


2004年,孙影已经是华为区域销售经理,她觉得销售产品没办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于是2005年,她离开了华为。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


她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自动快速更换系统”项目,招标单位表达了快速更换电池的需求,而找不到解决方案。2012年,孙影成立了瓿达科技,第一个目标便是拿下这一高难度项目。最终,瓿达科技的解决方案是给机械臂装上一双“眼睛”,这也为公司确定以视觉技术为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如今,孙影已揽获多项荣誉头衔,同时还担任了“机器人视觉”行业标准主起草人、团体标准主起草人,带领瓿达科技继续立足视觉优势,研发出更加优秀的机器人视觉系列产品。

机器人 市场动态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8

  • 最新资讯
  • 最新问答
推荐